查看原文
其他

特殊的安排 破例的接待——美国总统里根访华逸闻

施燕华 外交官说事儿 2022-07-19



作者简介    


施燕华 外交部英文专家,曾任驻欧共体使团及驻比利时使馆参赞、外交部翻译室主任、驻卢森堡大使、驻法国使馆公使衔参赞。


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,美国总统里根访华。这是中美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以来,美国第一位在职总统访问中国。在这之前,尼克松、福特等也来过中国,但当时中美没有建交,不能称为“国事访问”,因此礼仪相对简单一些。

国家元首互访,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。双方除了要确定会谈的议题、做政治会谈的准备工作外,还要商定日程以及大量具体的礼宾安排。这些都需要沟通。

“细节决定成败”,在对方国家元首到达中国的那天起,每天、每小时,甚至每分钟的安排都要考虑到,生活上要照顾好,任何一点小纰漏都可能影响访问的气氛。



1984年4月26日,南希与里根抵达北京,中方在机场举行欢迎仪式。


里根夫妇都是演员出身,对外交事务并不熟悉,对中国的了解非常有限。因此,这次访华对他了解中国非常重要。这是他第一次访华,也可能是仅有的一次。我国领导人,尤其是邓小平同志对此十分重视。

美国方面为准备总统的访问,先后派了三个先遣组。“铁路警察,各管一段”,有安全方面的,有管总统夫妇饮食起居的,还有管总统交通的……这位超级大国的总统出行,排场大,要求高,安排复杂,给礼宾司增加了不少工作量。


苛刻的安全要求

同先遣组的谈判十分艰苦,美方对安全的要求近乎苛刻。

第一次谈判,美方就提出了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的问题:里根要坐自己的卡迪拉克防弹车,因为他不习惯坐别的车。去西安和上海时,也要坐美方的专机“空军一号”,理由是总统是三军统帅,必须随时与国内保持联系,轿车及专机内都有先进的通信设备,而且安全性能可靠。

美方先遣组还提出,从钓鱼台国宾馆到长城,从西安的闫良机场(当时咸阳机场尚未建设)到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,坐车都需要一个小时以上,根据美国总统保卫条例规定,总统旅行20分钟以上,必须安排另外一种交通工具备用。为此,美国要运来两驾直升机,北京、西安各一架。当总统前往参观长城和兵马俑时,直升机在空中陪同前往。

美方把总统旅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到了,急救设备、最近的医院、途中的安全情况……从交通工具到人员部署都做了精心策划,做到万无一失。



1981年3月30日美国里根总统被行刺时的相片。


美方对总统的安全如此重视,不是没有原因的。1981年3月31日,里根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才坐了70天,就在前往劳联——产联的一个会议发表演说的途中,遭到枪击。枪弹击中他的新闻秘书头部,致其瘫痪,里根本人也中了一颗枪弹,幸好不是致命的,10多天后康复。这次事件对总统的警卫人员压力很大,每次总统出行,他们的神经都极度紧张,恨不得把总统关进保险柜。

美方的这些要求是我们在接待其他国家元首时从未遇到过的。按照国际惯例,国家领导人出访,在东道国内应该坐东道国提供的交通工具,听从东道国的安排。这也是对东道国的尊重。美方这些要求显然是对我方的安全不信任,对我国主权不尊重,我们不能同意。我方主管礼宾的韩叙副外长驳斥了对方的论点,并说,至于安全问题,中方完全有能力充分保证总统的安全。

实际上,美方提出的这两条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。尼克松、福特总统来中国访问时,在中国境内,坐的是我们提供的红旗轿车和专机,难道他们就不需要同国内保持联系了吗?他们在中国境内不是很安全吗?

美方商量后表示,如果不允许美方的直升机入境,将不得不取消去长城和西安的安排了。

怎么办?这两个安排代表了中国古老的文明,所有第一次来华的外国领导人都希望参观这两个地方。取消,对客人来说,将是终身遗憾;对主人来说,似乎没有尽到地主之谊。此外,取消预定的参观节目,会对外界什么印象?对访问的气氛会产生什么不利影响?但是这么重大的事,外交部领导也不敢作主啊。

请示到邓小平那里,小平同志从中美关系的大局考虑,批准允许美国在中国境内使用其专机及直升机,在中国境内飞行时,美国总统专机上要有中国的领航员。里根夫妇抵达北京前,三辆卡迪拉克防弹车、两架直升机都已运到他要访问的城市。双方达成协议,轿车只能在跑长途时用,在室内短途旅行,仍要坐我方提供的红旗防弹车。



1984年4月28日,南希与里根登上八达岭长城,被长城的宏伟气势所震撼。


没想到两架直升机中,有一架还真派上了用场。里根在长城参观时,随行采访的中外记者不下百名。长城上空间不大,陪同人员、警卫、安全人员几乎把总统夫妇隔离了。

记者们使出浑身解数,扛着沉重的摄像机或照相机用力往前挤。混乱之中有一位记者被他同行的大机器撞了,前额撞出一条大口子,鲜血直流。情急之中,安全人员想到了那架直升机。于是立即把他送上直升机,运到首都机场,北京医院的救护车已奉命等候在机场,效率之高令人惊叹。

美方甚至提出,要派特工人员下厨房监督厨师做菜。理由是他们总统吃的东西都必须经过特工人员检查。这简直是荒唐的要求!美国人也太不了解中国了,难道我们会让政治上不可靠的人进厨房给领导人做饭?韩叙副外长听了哭笑不得,坚决顶了回去。说:给美国总统吃的东西,我们领导人也同样吃。如果总统不放心,可以不吃。

大概美国人自己也觉得这要求太荒唐,因此不再坚持。在中方的宴会上,里根夫妇照样吃得津津有味。但是在他们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12号楼,则就“另起炉灶”了。

剃着平头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年轻士兵几乎把12号楼当做白宫了,从可口可乐、橙汁、去咖啡因的咖啡等各种饮料,到麦片、咸肉、香肠等食品,全是从美国空运来的。其实,这些饮料我们都有,知道里根只喝去咖啡因的咖啡,我们也准备了。但是,中方在总统套房备餐间安放的各种物品全被“扫地出门”,搬到了走廊上,早餐及没有宴会时的饭菜全由总统“御厨”做。对于国宾馆来说,接待这样的贵宾还是第一次。



1984年4月29日,陪同里根来访的南希参观西安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。


接待这么一位超级大国的领袖,特殊的地方还真多。在国内,这位总统到任何地方参加活动,很少走正门,安全人员总是找些人们意想不到的入口让总统进出,地下车库、旅馆厨房的后门……到中国,在美国安全人员的眼里,似乎遍地是要对总统“下手”的坏人,他们每到一处,总是找边门。

我方负责安全的同志说:“这样可能不太好吧,显得对总统不礼貌似的。”美方安全人员说:“没关系,我们总统已习惯走边门了。”

到长城饭店,车子径直开到旅馆南边的车库门口,进入车库后,车库门就降了下来。我们下车,穿过装修简单的水泥走廊,两旁是厨房、服务人员办公室、库房等后寝设施,最后才到达大堂。

在里根夫妇整个访问过程中,安全措施十分严密。道路要提前很长时间清场,弄得北京老百姓怨声载道,不少人因此误了火车班次。

从西安兵马俑博物馆出来,要参观一个市场,为此,还在博物馆内找了一间狭窄的房间,给里根穿上防弹背心。

博物馆只有一个较干净的厕所,里根还没到,打前站的两个美国大兵早就给“占领”了,谁都不让进,说这是“总统的洗手间”,连国务卿舒尔茨也不得不上外面老百姓用的厕所。我方陪同团长朱穆之想上洗手间,这两名“御林军”死活不放。我方警卫看了忍无可忍,两个人架一个,把这两个“御林军”拉开了。

从兵马俑博物馆到机场,一路上空空荡荡。美国驻华大使恒安石和主管美国的外交部副部长章文晋坐一辆车。

他对章部长抱怨说:“一路上不但田里没有人,连牲口也看不到了。”章部长回答说:“因为路上要戒严,群众都被隔离得老远,当然看不见人了。这是你们安全人员要求的!”


里根的“保留节目”

别看里根是超级大国的总统,他踏上中国的土地后,因为不了解中国的习俗,心里也发怵。他在美国走路时,故意显得“老当益壮”,上下台阶有时还要跳一下。在中国,他不敢了,要是出了洋相,那就是“国际笑话”了。

4月26日下午2时零5分,里根的专机抵达首都机场。当天的预报是有五到六级大风,并降温。幸好头一天及当天上午都下了雨,下午风也不算大,只是空气中有点土腥味,不影响欢迎仪式在室外举行。

里根坐着红旗轿车来到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。里根夫人南希穿一件红大衣,戴红帽子。他们在国家主席李先念的陪同下检阅了仪仗队。



应中国政府邀请,美国总统里根和夫人于1984年4月26日乘专机到达北京,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。首都少年儿童挥动花束,欢迎里根总统和夫人。图源:《礼宾: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》


在仪仗队后是少年儿童欢迎队伍,孩子们举着花束和两国的国旗。等里根夫妇来到他们面前,这些孩子们就像按了电钮一样,齐声喊道:“欢迎,欢迎,热烈欢迎!”有的还挥舞着彩带跳起舞来。

里根夫妇显然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场面,愣了一下,在儿童欢迎队伍前停了下来,面带笑容,看着这些孩子们,不知所措的样子。

我看他们老站着不动,便上前轻声说:“孩子们喊的是‘热烈欢迎’,请总统和夫人继续向前走。如果你们愿意的话,可以向他们招招手。”他们这下才醒悟过来,起步慢慢向前走,同时接受我的建议,向欢迎群众招手致意。

欢迎仪式结束后,客人们进入大会堂,服务员随即递上一块热毛巾。里根一边擦着手一边说:“你们这一做法很好,尤其是今天在外面有点冷,擦了热毛巾感到手暖和多了。”



1984年4月26日至5月1日,美国前总统里根访问中国。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会见里根总统。图源:《礼宾: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》


当天晚上,李先念主席在钓鱼台国宾馆养源斋设宴招待里根夫妇。宴会上的菜主要是福建菜,以海鲜为主。事先双方谈日程时,礼宾司已了解到总统不吃贝壳类海鲜,所以上贝壳类海鲜时,厨师专门为里根做了一份豆腐蔬菜。

第三道菜是螃蟹,盘子上有一只蟹壳,上面放着金黄色的蟹黄,十分诱人,吃起来也很方便,用小银匙舀起来就行。但是我看着这盘诱人的螃蟹,只能“望蟹兴叹”。我对螃蟹过敏,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,只得克制自己,不动筷子。

摆在里根面前的是一盘金黄色的炒鸡蛋,配有一些绿菜,他也没动筷子。过了几分钟,里根悄悄问我:“你这盘子里是什么东西?”我回答说是螃蟹。“那你为什么不吃?”我解释说我对螃蟹过敏。

他眼睛一亮,说:“我很喜欢吃螃蟹。我虽然对贝壳类食品过敏,但对螃蟹不过敏,咱们换个盘子吧!”我欣然同意,于是美国总统便公开把小翻译的菜拿去吃了,并吃得津津有味。




宴会上,李先念主席向里根敬酒后,按中国习惯在第一桌走了一圈,向每位客人敬酒。美国大使恒安石悄悄对里根说:“中国人喜欢向桌上每个人碰杯。”里根表示懂了。

第二天在欢迎宴会上,我方主人讲完话与里根碰杯后,便开始走到其他客人面前敬酒。里根也急忙向反方向走去,给中方人士敬酒。这可不是他敬酒的时候!我急忙上去对他说,他要在讲完话后才轮到去敬酒。恒安石大使也过来说,这一圈是中方主人走的,还没轮到他呢。里根回到座位,把酒放下后对我说:“保留节目。”

里根的“节目”很多。在宴会上,他基本上不谈政治问题,喜欢说笑话。有一个笑话也是他的“保留节目”,与筷子有关,似乎有一定的政治含义:


一天,苏联领导人契尔年科在克里姆林宫办公,一名警卫气喘吁吁地跑来说,红场上有几百人。

契尔年科说:“那有什么大惊小怪的,让他们在那里好了。”后来警卫又来说:“增加到一千了。”契尔年科也不在乎。

过了一会儿,警卫又报告说,广场上的人增加到一百万了!契尔年科好奇地问:“他们在干什么?”警卫说:“在吃东西。”契尔年科说:“吃东西不是挺好的吗!”警卫说:“他们是用筷子吃!”



此前我们访问美国时,里根说过同样的笑话,只不过那时苏联的领导人是安德罗波夫。安德罗波夫去世后,契尔年科继任,名字改了,“保留节目”同样可用。


南希数凤

南希是里根的第二任夫人,当时他们结婚已有30多年,感情甚笃。两个人一个是“夫唱妇随”,一个是“言听计从”。里根在台上讲话,南希总是在台下认真倾听,一双大眼睛温情脉脉,露出赞许甚至钦佩的神情。



1984年4月27日,南希来到北京动物园,亲密接触中国的“国宝”大熊猫。


中国送给美国的一对大熊猫是美国儿童最喜欢的动物之一。南希对它们也很关心。在夫人的日程中,我方特地为南希安排了参观北京动物园熊猫馆。

南希看到一只才八个月的小熊猫十分可爱,就拉着小熊猫照相。没想到这小家伙还挺有点脾气,它正在喝牛奶呢,不管你职位多高,不管你是什么国家的人,就是不愿意别人打扰它的午餐。它索性把瓶子一推,牛奶撒了一身,还撒到了南希身上。

南希后来把这个故事讲给了邓小平,并说:“我是一位母亲,我不在乎孩子的牛奶撒到我身上。”



1984年4月28日,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里根与南希。


里根夫妇访华的高潮是邓小平接见,先是两人同时见,然后夫人退出,按自己的日程活动。小平同志很重视夫人工作,一坐下来就对南希说:“你这次时间太短了,看的地方太少,中国虽然穷,可看的地方是不少的。你下次再来,撇开总统,自己来,把孙子也带来,独立行动,我们不会虐待你。”

里根是一个很会讲话的人,笑着回答:“看来似乎就我一个人受虐待了。”小平解释说:“总统事情太多,美国总统不好当,所以我说让夫人自己来。你不可能年年来,不过可以隔一段时间来,来看中国的变化。”



1984年4月29日,里根总统和夫人在陕西临潼县的一个农贸市场参观并购买物品。


中方主人琢磨着要送一样她喜爱的礼品。南希个子较小,身材苗条,很适宜穿旗袍。男不嫌领带多,女不嫌衣服多。中方决定以李主席夫人林佳楣的名义送南希一件旗袍。用什么颜色呢?我们通过陪同她的翻译了解到她喜欢红色,所以挑了一块红色衣料给她做旗袍。

里根夫妇到京的当天晚上,友谊商店就派人送来各色衣料,有织锦缎和丝绸两种。和所有的女人一样,在一大堆美丽的东西面前,南希挑来挑去,没了主意。她不得不把总统请出来帮她做决策。

里根光着脚、穿着睡袍走到客厅来。他和南希浏览了放在大茶几上的衣料,两人讨论了一下。还是丈夫了解妻子,果断帮南希挑了一块金黄色和一块白色的织锦缎。商店的裁缝立即把所选衣料剪下,拿回去连夜加工。不料第二天一早,南希把翻译叫去,推翻了总统的决定,金黄色的那块不要了,改成大红的龙凤图案。



1985年7月23日,美国总统里根和夫人南希在白宫宴会厅举行国宴,欢迎李先念和夫人林佳楣。里根夫人南希特意穿上红色的中国旗袍。


4月28日,美方在长城饭店举行告别宴会,南希穿着红色龙凤旗袍出席宴会,成了宴会宾客中引人注目的“亮点”。南希皮肤白皙、身材苗条,配大红的龙凤旗袍,显得雍容华贵。中方领导纷纷赞扬她这件旗袍,称赞她会挑颜色。南希的旗袍成了双方的一个主要话题。

一般国宾来访,告别宴会是最热闹的,因为那时双方已接触了几天,互相有了一定的了解,而且政治会谈、会见都已结束,思想上也没有负担了,主宾双方都很轻松,谈话内容也很广,笑声不断。

我方领导告诉南希,在封建时代,只有皇帝皇后能穿龙凤袍,别人穿了就是“犯上”,有杀头之罪。皇帝为“天子”,龙代表皇帝,皇帝的衣服可有九条龙,在中国“九”是最大的数字;凤代表皇后,皇后的衣服可绣九只凤。南希瞪大了眼睛听得出神了,然后问:“我可以有几只凤?”我方领导说:“你是美国的第一夫人,当然可以有九只凤了。”

不知是出于好奇,还是为了活跃气氛,南希开始认真地数起她身上的龙和凤来。国务委员陈慕华等中方女领导都忙着帮这位第一夫人数。龙倒是数出了几条,但不够数。麻烦的是凤,绣在衣服上不好分辨,结果大概只找出了一只,中方人员对这是凤还是龙还认真地争论起来。

尽管如此,南希还是很高兴。当过演员的她,善于抓住时机,向公众展示最好的形象。这件龙凤旗袍当然是记者们乐意报道的花絮。




- end -

文字 | 《礼宾:鲜为人知的外交故事》 

作者 | 施燕华

图片 | 除标注外来源网络

编辑 | 外交官说事儿 小哈


更多精彩

敬请关注“外交官说事儿”



外交书屋

滑动查看更多  点击了解详情


倾听外交

滑动查看更多  点击查看大图

联系我们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